回顶部

欢迎光临君君借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石家庄
借阅台 |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会员中心 | 客户服务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书馆 > 中文图书> 小说> 诗歌散文随笔

季羡林散文新编--留德十年

季羡林散文新编--留德十年
作者:
季羡林 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书本编号:
9787020103645
出版日期:
2015-1-1
页数:
180
包装:
平装
字数:
0
定价:
24.00人民币
售价:
19.2人民币
库存:
暂无库存
平均评价:
读过这本书的人还读了(Readers who read this also read):
内容简介(About the Content):

此为“季羡林散文新编”十种之一,是季羡林先生自谓唯有《牛棚杂忆》可以相比的真正的自传。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季羡林先生从当时的满洲国乘火车赴德国留学,一去就是近十一载,作者称这是自己“旧生命的结束。新生命的开始”。本书详细记录了自己在轰炸和饥饿的交相压迫下学习吐火罗文的相对平静的留学生活、自己眼中的德国教授、房东、普通人的生命故事,以及在哥廷根小城管窥二战大事的种种洞见。

作者简介(Author the Content):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及中亚古代语文。1941年获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等。

目录(Table of contents):

楔子
一 留学热
二 天赐良机 
三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
四 满洲车上
五 在哈尔滨
六 过西伯利亚
七 在赤都
八 初抵柏林
九 哥廷根
十 道路终于找到了 
十一 怀念母亲
十二 二年生活
十三 章用一家
十四 汉学研究所
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十六 完成学业 尝试回国
十七大轰炸
十八在饥饿地狱中
十九 山中逸趣 
二十 烽火连八岁 家书抵亿金  
二十一 我的老师们
二十二 学习吐火罗文
二十三 我的女房东 
二十四 反希特勒的人们
二十五 伯恩克(B0ehncke)一家
二十六 迈耶(Meyer)一家
二十七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
二十八 盟国 
二十九 优胜记略 
三十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 
三十一 别哥廷根 
三十二 赴瑞士 
三十三 在弗里堡(Fribourg) 
三十四 同使馆的斗争
三十五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
三十六 船上生活 
三十七 西贡二月 
三十八 从西贡到香港
三十九 回到祖国的怀抱
附录:
余音袅袅 
二战心影 
 一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 抬眼望尽天涯路
 三 柏林王气黯然收

图书内页(Look Inside):

五 在哈尔滨 我们必须在哈尔滨住上几天,置办长途旅行在火 车上吃的东 西。这在当时几乎是人人都必须照办的。
  这是我第一次到哈尔滨来。第一个印象是,这座 城市很有趣。
  楼房高耸,街道宽敞,到处都能看到俄国人,所谓白 俄,都是十月革 命后从苏联逃出来的。其中有贵族,也有平民;生活 有的好,有的 坏,差别相当大。我久闻白俄大名,现在才在哈尔滨 见到。心里觉 得非常有趣。
  我们先找了一家小客店住下,让自己紧张的精神 松弛一下。
  在车站时,除了那位穿长筒马靴的“朝鲜人”给我的 刺激以外,还 有我们同行的一位敦福堂先生。此公是学心理学的, 但是他的心 理却实在难以理解。就要领取行李离车站,他忽然发 现,他托运行 李的收据丢了,行李无法领出。我们全体同学六人都 心急如焚,于 是找管理员,找站长,最后用六个人所有的证件,证 明此公确实不 想冒领行李,问题才得到解决。到了旅店,我们的余 悸未退,精神 依然亢奋。然而敦公向口袋里一伸手,行李托运票赫 然具在。我 们真是啼笑皆非,敦公却怡然自得。以后在半个多月 的长途旅行 中,这种局面重复了几次。我因此得出了一个结论: 此公凡是能丢 的东西一定要丢一次,最后总是化险为夷,逢凶化吉 。关于这样的 事情,下面就不再谈了。
  在客店办理手续时,柜台旁边坐着一个赶马车的 白俄小男孩, 年纪不超过十五六岁。我对他一下子发生了兴趣,问 了他几句话, 他翻了翻眼,指着柜台上那位戴着老花眼镜、满嘴山 东胶东话的老 人说:“我跟他明白,跟你不明白。”我懂得他的意 思了,一笑置之。
  在哈尔滨,山东人很多,大到百货公司的老板, 小到街上的小 贩,几乎无一不是山东人。他们大都能讲一点洋泾浜 俄语,他们跟 白俄能明白。这里因为白俄极多,俄语相当流行,因 而产生了一些 俄语译音字,比如把面包叫作“裂巴”等等。中国人 嘴里的俄语, 一般都不讲究语法完全正确,音调十分地道,只要对 方“明白”,目 的就算达到了。我忽然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离不 开语言;同外 国人之间的交际离不开外国语言。然而语言这玩意儿 也真奇怪。
  一个人要想精通本国语和外国语,必须付出极大的劳 动;夯一生之 精力,也未必真通。可是要想达到一般交际的目的, 又似乎非常简 单。洋泾浜姑无论矣。有时只会一两个外国词儿,也 能行动自如。
  一位国民党政府驻意大利的大使,只会意大利文“这 个”一个单词 儿,也能指挥意大利仆人。比如窗子开着,他只念“ 这个”,用手一 指窗子,仆人立即把窗子关上。反之,如果窗子是关 着的,这位大 使阁下一声“这个”,仆人立即把窗子打开。窗子无 非是开与关, 决无第三种可能。一声“这个”,圆通无碍,超过佛 法百倍矣。
  话扯得太远了,还是回来谈哈尔滨。
  我们在旅店里休息了以后,走到大街上去置办火 车上的食品。
  这件事办起来一点也不费事。大街上有许多白俄开的 铺子,你只 要走进去,说明来意,立刻就能买到一大篮子装好的 食品。主体是 几个重约七八斤的大“裂巴”,辅之以一两个几乎同 粗大的香肠, 再加上几斤干奶酪和黄油,另外再配上几个罐头,共 约四五十斤 重,足供西伯利亚火车上约摸八九天之用。原来火车 上本来是有 餐车的。可是据过去的经验,餐车上的食品异常贵, 而且只收美 元。其指导思想是清楚的。苏联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 家,要“念 念不忘阶级斗争”。外国人一般被视为资产阶级,是 无产阶级的 对立面;只要有机会,就必须与之“斗争”。餐费昂 贵无非是斗争 的方式。可惜我们这些“资产阶级”阮囊羞涩,实在 付不出那样多 美元。于是哈尔滨的白俄食品店尚矣。
  除了食品店以外,大街两旁高楼大厦的地下室里 ,有许许多多 的俄餐馆,主人都是白俄。女主人往往又胖又高大, 穿着白大褂. 宛如一个白色巨人。然而服务却是热情而又周到。饭 菜是精美而 又便宜。我在北平久仰俄式大菜的大名,只是无缘品 尝。不意今 天到了哈尔滨,到处都有俄式大菜,就在简陋的地下 室里,以无意 中得之,真是不亦乐乎。我们吃过罗宋汤、牛尾、牛 舌、猪排、牛排, 这些菜不一定很“大”,然而主人是俄国人,厨师也 是俄国人,有足 够的保证,这是俄式大菜。好像我们在哈尔滨,天天 就吃这些东 西,不记得在那个小旅店里吃过什么饭。
  黄昏时分,我们出来逛马路。马路很多是用小碎 石子压成的, 很宽,很长,电灯不是很亮,到处人影历乱。白俄小 男孩——就是 我在上面提到的在旅店里见到的那样的——驾着西式 的马车,送 客人,载货物,驰骋长街之上。车极高大,马也极高 大,小男孩短小 的身躯,高踞马车之上,仿佛坐在楼上一般,大小极 不协调。然而 小车夫却巍然高坐,神气十足,马鞭响处,骏马飞驰 ,马蹄子敲在碎 石子上,进出火花一列,如群萤乱舞,渐远渐稀,再 配上马嘶声和车 轮声,汇成声光大合奏,我们外来人实在是闻所未闻 ,见所未见,不 禁顾而乐之了。
  哈尔滨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谁来到哈尔滨,大概都不会不到松花江上去游览 一番。我们 当然也不会自甘落后,我们也去了。当时正值初秋, 气温可并不 高。我们几个人租了一条船,放舟中流,在混混茫茫 的江面上,真 是一叶扁舟。远望铁桥一线,跨越江上,宛如一段没 有颜色的彩虹
  ……P18-20

评论

借书指南
借书演示
免费注册
会员等级
常见问题
烤羊腿桌
支付方式
支付宝支付
门店支付
网银支付
微信支付
烤全羊桌
物流配送
免运费政策
配送服务承诺
签收验货
售后服务
退款说明
读者活动
商家服务
服务市场
广告服务
实体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