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欢迎光临君君借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石家庄
借阅台 |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会员中心 | 客户服务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书馆 > 中文图书> 人文社科> 历史品鉴

明朝那些事4--粉饰太平

明朝那些事4--粉饰太平
作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书本编号:
9787213092626
出版日期:
页数:
0
包装:
平装
字数:
0
定价:
48.00人民币
售价:
38.4人民币
库存:
3
平均评价:
读过这本书的人还读了(Readers who read this also read):
编辑推荐(Editor's Review):

     《明朝那些事儿(第4部粉饰太平)》第肆部,正德皇帝驾崩后,藩王之子朱厚熄被推上皇位,是为嘉靖皇帝。嘉靖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
    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抗倭名将戚继光由此跃上历史的舞台。


内容简介(About the Content):

  做皇帝来了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朱厚熄来到了京城。
    在此之前,他住在湖广的安陆(今湖北钟祥)。这位皇室宗亲之所以住在那个小地方,倒不是因为谦虚谨慎,实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的父亲兴献王就被封到了那里。作为藩王的子弟,他没有留京指标。
    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已经得知,自己的堂兄朱厚照死掉了,他将有幸成为新一任的天下统治者。
    十五岁的少年朱厚熄仰头看着远处雄伟的京城城墙,想到自己即将成为这里的主人,兴奋的血液冲进了他的大脑。
    可还没等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一群官员就迎了上来,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帮人其实并不只是来迎接他的。
    “请殿下(此时尚未登基)从东安门进宫,到文华殿暂住。”
    换了一般人,对这个要求似乎不会太敏感,只要能到伟大首都就行,还在乎走哪条路吗?至于住处,反正当了皇帝房子都是你的,住哪里都是可以的。
    可是朱厚熄不愿意,他不但不愿意,甚至表现出了极度的愤怒。
    因为像他这样的皇家子弟,十分清楚这一行为代表着什么意思——皇太子即位。
    根据明代规定,这条路线是专门为皇太子设计的,做皇帝不走这条路。
    “我要走大明门,进奉天殿!”
    这才是正牌的皇帝进京路线。
    然而官员们不同意,他们也不多说,只是堵在那里不走。在他们看来,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会乖乖地就范,听他们的话。
    可是朱厚熄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
    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有一种天赋,杨廷和正是看中了他的这种天赋,才决定扶持他成为新一代的皇帝,使他脱颖而出。
    他的这种天赋叫作少年老成,虽然只有十五岁,但他工于心计,城府很深,十几岁正好是少年长身体的时候,可这位仁兄很明显多长了心眼儿。
    他拿出了朱厚照的遗诏,告诉他们自己是根据法律文书继承皇位,不是来给人当儿子的。
    搞完普法教育,朱厚熄又开展了屠刀教育:如果你们再敢挡道,将来登基后第一个就收拾掉你们。
    然而大臣们的顽固超出了他的想象,他们摆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神态,看那意思,你朱厚熄想进大明门,得从我尸体上迈过去。
    “好吧,我不去大明门了。”朱厚熄叹了口气。看来他准备屈服了。
    可大臣们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就听到了一句让他们震惊的话:
    “东安门我不去了,我要回安陆。”
    下面是集体沉默时间,在朱厚熄挑衅的目光下,大臣们被制伏了,他们看着眼前这个略显稚嫩的少年,陷入了空前的恐慌。
    不要紧,不要紧,既然不让我进大明门,我连皇帝都不做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古语有云,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是眼前的这位仁兄既不是玉,也不是瓦,而是一块砖头。拦路的官员们商量片刻,换了一副恭谨的态度,老老实实地把朱厚熄迎了进去。
    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这就是少年朱厚熄学到的第一课。
    皇帝从大明门进宫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杨廷和那里,但他并没有在意,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小孩子耍耍性子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话虽如此,他也没有放松警惕,必须让这小子接受点儿教训,才能使他彻底明白,这个地方到底由谁来管事。
    很快,他就拟订了一个计划。
    朱厚熄进了皇宫,却并没有丝毫的不适应,他看着金碧辉煌的宫殿,十分踏实地坐在了堂兄的座位上。
    这里应该是属于我的,我本就是这里的主人。
    从这一天起,明代历史上最为聪明、心眼儿最多的嘉靖皇帝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统治,前面等待着他的,将是无数的考验和折磨。
    在他登基后的第六天,第一次攻击开始了。
    这一天,礼部尚书毛澄突然上书,奏疏中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列举了很多人的事迹,念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这种东西都会让皇帝听得打瞌睡,但这一次例外发生了。
    朱厚熄从第一个字开始就在认真地听,而且越听脸色越难看,到后来竟然站了起来,脖子上青筋直冒,怒目盯着毛澄,恨不得撕了他。
    为什么呢?这倒真不能怪朱厚熄先生没有风度,换了是你,听到了毛澄说的那些话,估计你早就抄起板砖上去拍毛先生了。
    事情全出在毛澄的奏折上。





评论

借书指南
借书演示
免费注册
会员等级
常见问题
烤羊腿桌
支付方式
支付宝支付
门店支付
网银支付
微信支付
烤全羊桌
物流配送
免运费政策
配送服务承诺
签收验货
售后服务
退款说明
读者活动
商家服务
服务市场
广告服务
实体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