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欢迎光临君君借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石家庄
借阅台 |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会员中心 | 客户服务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书馆

经典译林——静静的顿河

经典译林——静静的顿河
作者:
肖洛霍夫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书本编号:
9787544777513
出版日期:
页数:
0
包装:
平装
字数:
0
定价:
128.00人民币
售价:
96人民币
库存:
3
平均评价:
读过这本书的人还读了(Readers who read this also read):
编辑推荐(Editor's Review):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展现了哥萨克半农半军的氏族社会的四条线:战争与革命、家庭与社会关系、爱情与两性、生态与农作。该作品暗合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人类命运结构体系中的四条互为依存的生命线,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考量的是人类的普遍处境,触及的是“20世纪哥萨克与人类”等宏大叙事。


内容简介(About the Content):
《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艰苦历程。主人公格里高力,是生长在顿河岸边的哥萨克,他动摇于妻子娜塔莉亚与情人阿克西妮亚之间,徘徊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有着哥萨克的一切美好品质——勇敢、正直、不畏强暴,而同时,格里高力身上又带有哥萨克的种种偏见和局限,在历史急变的关头,他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作者用悲剧手段,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男子汉形象,从格里高力身上,读者能感觉出作者对人的尊重。肖洛霍夫因《静静的顿河》作品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Author the Content):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小说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905年出生在克鲁日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在肖洛霍夫13岁时,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不得不中断学业,投身革命。17岁时,肖洛霍夫到莫斯科,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25年,21岁的肖洛霍夫带着妻子又回到了家乡顿河地区定居,也是从这时起,他开始创作《静静的顿河》。1939年,获得列宁勋章。194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


目录(Table of contents):
美好的悲剧形象
(上)
卷一(1-23章)
卷二(1-21章)
卷三(1-24章)
卷四(1-21章)
(中)
卷五(1-31章)
卷六(1-65章)
(下)
卷七(1-29章)
卷八(1-18章)
附录
授奖词 安德斯·奥斯特林
受奖演说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书摘(Excerpt):
一 麦列霍夫家的院子,就在村子的尽头。 牲口院子的小门朝北,正对着顿河。从绿苔斑斑的石灰岩石头丛中往下坡走八俄丈,便是河沿:那星星点点的贝壳闪着珍珠般的亮光,水边的石子被河水冲得泛出灰色,就像一条曲曲弯弯的花边儿;再往前,便是奔腾的顿河水,微风吹动,河面上掠过一阵阵碧色的涟漪。 往东,为打谷场作篱的一排红柳外面,是一条“将军大道”,大道中间是白色野蒿,还有受尽马蹄践踏,依然十分旺盛的褐色车前草。 十字路口是一座小教堂,教堂背后便是笼罩着腾腾气流的原野。 向南望去,是一道石灰岩的山梁。 西面,是一条街道,这条街穿过一个广场,直通河边滩地。 上次俄土战争期间,哥萨克麦列霍夫·普罗柯菲回到村里。 他从土耳其带回一个老婆———一个裹着披巾的瘦小女人。


评论

借书指南
借书演示
免费注册
会员等级
常见问题
烤羊腿桌
支付方式
支付宝支付
门店支付
网银支付
微信支付
烤全羊桌
物流配送
免运费政策
配送服务承诺
签收验货
售后服务
退款说明
读者活动
商家服务
服务市场
广告服务
实体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