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欢迎光临君君借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石家庄
借阅台 |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会员中心 | 客户服务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书馆 > 中文图书> 人文社科> 历史品鉴

天水一勺

天水一勺
作者:
王瑞来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书本编号:
9787208168008
出版日期:
2021年02月
页数:
0
包装:
平装
字数:
0
定价:
68.00人民币
售价:
54.4人民币
库存:
1
平均评价:
读过这本书的人还读了(Readers who read this also read):
编辑推荐(Editor's Review):

本书为著名宋史学者王瑞来教授数十年来所撰写的书评和自著序跋,以及追忆文章。主要与宋代相关,故取代表赵宋王朝的“天水”作为书名。由于作者是著名的宋史研究专家,整理、撰写了多部宋代典籍和宋史著作,因此对宋史的关键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在本书的评论中点透了宋代历史文化的大关节,不仅可以为读者揭示研读宋史的门径,指示宋史研究的优秀著作,也体现了作者在宋史方面的独到眼光和高论卓识。

内容简介(About the Content):

本书分品读篇、自序篇、漫谈篇和缅怀篇。品读篇主要收录作者撰写的以宋史著作为主的书评,如评论《宋会要辑稿》、《宋代登科总录》、《朱瑞熙文集》等,涉及宋代科举、人物、文化、理学等方方面面;自序篇收录作者近年来有关宋史的著作和论文集的序言,揭示了作者对于宋元变革、宋代人物研究等的基本认识;漫谈篇收录了近年来作者有关研治历史尤其是宋史方面的随笔,特别提出在新技术条件下所应警惕的研究陷阱等问题;缅怀篇则收录了作者对几位已故宋史学者刘浦江、张其凡等的悼念文章。

作者简介(Author the Content):

王瑞来,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献专业,现为四川大学讲座教授、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并执教于早稻田大学。研究方向为宋代为主的历史学和文献学。著有《宋代の皇帝権力と士大夫政治》(日本汲古书院2001年)、《宰相故事》(中华书局2010年)、《立心立命: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随笔》(中华书局2019年)等,整理古籍有《宋宰辅编年録校补》(中华书局1986年)、《隆平集校证》(中华书局2012年)等10余种,参与整理《司马光全集》。

目录(Table of contents):

自序/1 

 

品读篇

 

《万历十五年》读后/3 

史学名家的劳瘁之作——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述评/8 

“风吹草低见牛羊”—— 《籍贯与流动:北朝文士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书后/15

拓荒者的耕耘——《唐代仓廪制度初探》评介/22

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读《三国志选注》/25

考源校讹,语林增色——《唐语林校证》书后/32

以农立国——读《唐五代农业思想与农业经济研究》/37

“斜晖脉脉水悠悠”——《唐代经济与社会研究》阅读遐思/41 

历史的天空——读《中晚唐五代科举与社会变迁》/47 

金榜题名会有时——小识《南宋科举制度史》/49 

董理增订愈转精——《宋史职官志补正(增订本)》跋尾/51 

矻矻劳作,巍巍丰碑——喜获《宋登科记考》感言/53 

建档立传,追迹金榜题名人——《宋代登科总录》评介/56 

纠错正讹,会要新生——点校本《宋会要辑稿》述评/66 

“追寻历史的活法”——《宋代民间财产纠纷与诉讼问题研究》跋尾/79 

好气任侠,崇礼重法——我观《燕赵法文化研究》/81 

朱熹功臣,劳瘁之作——《朱熹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述评/83 

考亭有知音——《朱熹文集编年评注》述评/91 

南宋“祖宗之法”的记录——《皇宋中兴两朝圣政辑校》述评/105 

“子自能久”——重读《北宋文化史述论》/113 

金字塔的底部——读《宋代乡村组织研究》/121 

暗合前修诚可信——读《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127 

根基坚实的大厦——再读《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133 

知人方可论世——跋《张镃年谱》/138 

月峰有光华,不掩赖茂生——《孙月峰年谱》小识/141 

云贵樟气——《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读后/144 

“便引诗情到碧霄”——《重读中国史:文化的江山》《通往立宪之路:告别晚清的近代史》小识/147

永久的纪念——《漆侠全集》书后/150

静如平湖,崇若高山——《朱瑞熙文集》出版寄语/152

千秋说赵普——《赵普评传》新版代序/159

吾儒有藏自兹始——记川版《儒藏》/172

“跳出三界外”——《市场·网络·媒体与中国传统戏剧研究》

读后/178 

《文献通考》点校本跋尾/182宋元变革论”笔谈主持人语/185 

诗由情生——《在你的海里不需要岸》序言/188 

 

自序篇

 

《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引言——写在书前的后记/203 

《宋史宰辅表考证》前言/218 

《近世中国:从唐宋变革到宋元变革》自序/225 

《知人论世:宋代人物考述》自序/238 

《天地间气:范仲淹研究》自序/247 

《文献可征:宋代史籍丛考》自序/250 

《仇雠相对:版本校勘学述论》自序/253 

“王瑞来学术文丛”跋语/256 

古籍校勘,温故知新——《古籍校勘方法论》导言/261 

《立心立命: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随笔》自序/270 

《不废江河》自序/276 

《日知余录:海客谈瀛洲》自序/279 

“北大古文献派的……”/282 

 

漫谈篇

 

治史尤应专/295 

哈哈镜的真实——历史与文学漫谈/298 

“汉学”表述商兑/304  

岳阳楼非青楼,古人不可厚诬/308 

买书、藏书与用书/315 

说余白——漫谈网络时代如何做书/318 

饰品与食品——书给谁看/322 

书籍之路,多向交流/325 

以俗化雅,约定俗成——也谈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新增词/330 

警惕数据库——研究亲历谈/335 

 

缅怀篇

 

遥祭浦江——生命以另一种形态不朽/355 

谦谦君子,巍巍学人——我哭傅师/360 

本性难移——题目不妥的追思/366 

天堂也有宋史——遥祭其凡/371 

昨夜星辰——哀嘉文/377 

书摘(Excerpt):

自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诗人卞之琳《断章》中这两句有些绕口却饶有意味的诗,其实也可以用于形容书与书评的关系。著者在书中的讲述,犹如站在特定的一座桥上看风景,书评则是读者从不同视角的楼上对著者和书的观察。一部书,一旦问世,也就成为大千世界中的一道风景,任由品评,由不得著者左右。

 

书评,有些是应邀而作,有些是因工作职责所写,还有因心得而抒发,更有不吐不快的宣泄。无论是怎样一种动力的驱使,书评大都可以说是认真读书留下的印记。以上对书评产生背景的归纳,其实也属于“夫子自道”,是我自己的心得。我写下的书评尽管不多,却也超不出以上的归纳。

 

书评从内容表达看,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顺着说。顺着说并非全部是捧着说,也有逆着说的尖锐批评。之所以都归纳为顺着说,是由于评论还是沿着著者的话题展开的言说。这种跟著者的对话,属于舞台上的对白。还有一类是隔着说。就学术著作来说,书评的写作者或者不是同一领域的学界中人,或者是学界以外的对书的内容感兴趣的人。这类书评犹如戏剧中的旁白。

 

顺着说跟书的内容密切相关,对其他读者理解书的内容有比较切近的裨益。不过,我对隔着说也是情有独钟。这种隔着说由于“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往往会别具只眼,是从另一种视角对书的品读。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评论也许有些脱逸领域内的常识,像是别一星球的话语,读来有些隔膜,有些陌生,似乎未中肯綮,有时还会觉得浅显而不屑一顾。其实,这种“第三只眼”的观察,犹如无忌和无际的童言,有时会给读者乃至作者带来意外的启发。

 

作为精神产品的书籍,特别是学术著作,能够拥有广泛的读者,无疑是件可喜之事。隔着说的画外音,会促进知识的广泛传播,也会促使著者加深对不同阅读层次读者群的认识,从而会思考著述的可读性,让著述走出专业领域的象牙塔,获得广泛的受众。

 

对于我的著述的评论,既有学界同仁的顺着说,也有不少完全不识评者的业外的隔着说。这两类评论无论是褒是贬,都让我十分珍视。而我对别人著述的评论,虽然顺着说居多,也有不少外行的隔着说。无论是顺着说还是隔着说,都不外是借他人的杯酒,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不介意中的与否,抒发读后感而已。读者、著者阅读我的评论,从愚者之虑能聊获一得,则可欣慰。除此之外,以平常心视之即可,卑之无甚高论。

 

相对著述来说,书评是他者之言,而序跋则是著者自语。

 

70 年代后期,刚上大学的时候,尽管信息时代还未到来,还没有面临知识爆炸的冲击,不过人类文明的积累,书籍之多,也可以用一个古老的成语形容——浩如烟海。如何更多更快地博览群书?有位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个方法,这就是读序跋。过去称作序跋的部分,今天通常叫作前言和后记。这两个部分,不仅扼要具现了书的基本内容,还可以从中窥见著者的逻辑理路或心路历程,是比较吸引眼球的部分。于是,按照老师的教导,便大量地翻书读序跋。有兴趣有闲暇有需要,再来品读全书。如此,居然可以不输老杜,“读书破万卷”。读序跋,的确是一个好的读书捷径。

 

喜欢读别人的序跋,自己著书立说,也不免俗,照例写下序或跋,讲著述缘起,说要点构架,抒书外心曲。既是尽著述导读之责,更是为了贴近受众,跟读者做朋友。如何读书,如何思考,如何治学,十余篇序跋已把我暴露无遗。丑媳妇从来不怕见公婆,褒贬且由人。年轻学子倘或从中汲取点滴启发,则也不枉汇编了这本小书。

 

除了他人书评与自著序跋,大多跟书有关,从传统的书籍,到大数据时代,从治史到问学,本书还收录有历年写下的一些杂议之作。

 

在“品读篇”“自序篇”“漫谈篇”之外,小书还辟有“缅怀篇”。学术研究和著书立说,都是一代接一代的文化接力,将一朵朵浪花汇入人类文明的长河。立德、立功、立言,古人对人生的体悟真好。不求灵丹妙药,不满百的个体生命,可以做到长生不老,万寿无疆,著述其一也。逝去的师友,其生命即因著述而不朽。缅怀师友,砥砺我们更好地接力他们的征程。

 

宋代诗人陆游在《秋思》诗中写道:“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微亦自珍。”放翁可谓道我心。敝帚自珍,其实是有着一种价值认可的。至少自认为虽敝亦小有可取之处,因而珍之。无论自序还是书评,再加上漫谈与缅怀,其实都点滴地诉说有我治学的思索与经验,构成了未曾整理归纳的一部个人学术史。有心的读者或许会从中获得些许启示。当然,这仅仅是自我观感,认同与否,则有待读者。

 

构成这本小书的两个主要部分,评书与自序,刚好应了这篇自序开头所引用的诗句。我评书,是站在楼上观察在桥上看风景的人,述说的是彼人彼书;我自序,则是站在桥上看风景,述说的是此情此景。而这本小书,无疑又定格为一桥一景一人。无数读者则成为站在楼上的观察家。观人观景,时间跨度近四十年的书评、序跋、漫谈与缅怀文字,谨此奉上,以供评骘。各文之末,附记原载出处,未具出处者,则来自我的新浪博客或尚未刊布之近作。

 

是书之成,要归功于责编张钰翰兄的鼓励。在差不多十年前, 尚未谋面的钰翰兄,便作为楼上看风景的人评论过我的书。这次, 我们又共同制造了一道供人观看的桥上风景。

 

末了,简单解题。《宋史•五行志》云:“天水,国之姓望也。” 通常因以“天水一朝”来指代宋朝。瑞来治史研文,以宋代为主, 本书内容虽已超出宋代,亦以名书。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精神创造的源头活水。弱水三千,涓滴微量,仅取一勺。以勺名之,尚兼有母校北大“勺园”之怀。

 

是为序。

王瑞来

庚子仲夏于日本千叶寓所

评论

借书指南
借书演示
免费注册
会员等级
常见问题
烤羊腿桌
支付方式
支付宝支付
门店支付
网银支付
微信支付
烤全羊桌
物流配送
免运费政策
配送服务承诺
签收验货
售后服务
退款说明
读者活动
商家服务
服务市场
广告服务
实体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