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欢迎光临君君借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石家庄
借阅台 |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会员中心 | 客户服务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图书馆 > 中文图书> 人文社科> 历史品鉴

朱元璋传

朱元璋传
作者:
商传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书本编号:
9787521204407
出版日期:
2019年05月
页数:
0
包装:
平装
字数:
0
定价:
39.80人民币
售价:
33.83人民币
库存:
1
平均评价:
读过这本书的人还读了(Readers who read this also read):
编辑推荐(Editor's Review):

明史研究专家商传,曾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通史·明代卷》《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的撰写工作,对明代历史的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朱元璋传》更具权威性和深度。

以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讲稿为蓝本整理增订,娓娓道来朱元璋复杂、矛盾的一生,内容经典,可读性绝佳。

清人赵翼有言:“盖明祖之性,实帝王,豪杰,盗贼兼而且也。”从平民到帝王,从乞丐到皇帝,本书从君臣、夫妻、父子多角度讲透朱元璋的双面人生。

内容简介(About the Content):

他杀功臣,也惩办贪官;

他实行文化专制、打击读书人,也确立了明朝的科举制度;   

他养兵百万造成财政负担,同时创立了一套屯田法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严酷皇帝,可他更像一位乡间老人,默默品尝人间疾苦……

他本身——农民皇帝——就是矛盾的共同体。

看明史学家商传从君臣、夫妻、父子多角度讲透农民皇帝——朱元璋的双面人生。

作者简介(Author the Content):

商传1945年11月—2017年12月26日),出身于明史世家,著名历史学家商鸿逵之子。曾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史、社会史研究。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通史·明代卷》(合著)、《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合著)的主要撰稿及组织工作;先后出版了《永乐皇帝》《明代文化志》等。

2010年被百家讲坛邀请主讲《永乐大帝》,2013年被邀请主讲《明太祖朱元璋》。

目录(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治隆唐宋
第二章 游方和尚
第三章 明教教主 
第四章 夫以妻贵
第五章 乱世群雄
第六章 九字箴言
第七章 刘基出山
第八章 血染鄱阳
第九章 姑苏城下
第十章 国号大明
第十一章 大明帝国
第十二章 孔雀毒胆
第十三章 铁券丹书 
第十四章 淮西书吏
第十五章 一介武夫
第十六章 龙生九种

第十七章 天子耳目
第十八章 朝廷上下
第十九章 祸起空印
第二十章 《大诰》三编
第二十一章 罪辱莫测
第二十二章 文字之祸
第二十三章 兴学重教 
第二十四章 科场内外
第二十五章 凤阳花鼓
第二十六章 大槐树下
第二十七章 屯田养兵
第二十八章 编户齐民
第二十九章 申明亭下
第三十章 大脚皇后
第三十一章 皇明祖训
  风雨钟山

书摘(Excerpt):

第一章 治隆唐宋

 

1. 钟山题字

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初夏,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来到南京。农历四月十一日(庚戌)这天,他向同行的官员们提出要去城外钟山的明孝陵祭祀。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康熙皇帝说:“明代洪武乃创业之君,朕两次南巡俱举祀典,亲往奠醊。今朕临幸,当再亲祭。”(《康熙朝实录》)

随行的官员们很不理解:不就是前朝的皇帝吗?明朝已经被咱们大清朝取代了,咱们的皇帝要去祭拜明朝皇帝,凭什么呀?于是他们纷纷劝谏康熙皇帝不要亲自去祭祀:“皇上两次南巡,业蒙亲往奠醊,今应遣大臣致奠。”(《康熙朝实录》)

康熙皇帝知道这些官员的心思,他在心里说:尔等如何懂得这里面的玄机!虽说如今已入主中原,可是如果得不到中原和江南百姓的认可,这个天下是坐不稳的!不过这些话不能当众说出来,康熙皇帝于是对他们说:“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著兵部尚书席尔达致祭行礼,朕亲往奠。”(《康熙朝实录》)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两天后,康熙皇帝真的来到了南京城外的钟山明孝陵前。他视察了陵寝,吩咐官员们保护修缮好孝陵。这一天,南京城里的士绅百姓听闻皇帝亲自祭祀孝陵,蜂拥而至,有似信非信的,有看热闹的,围观的达两千多人。

康熙皇帝多聪明呀,一看来了这么多南京人,知道正是收买人心的大好机会,于是让人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当着众人的面,挥毫写下了四个大字:“治隆唐宋”。

围观的士绅百姓们见此情形,感动得落下泪来。康熙皇帝收买人心的目的达到了。不过,虽说康熙皇帝祭祀明太祖是在作秀,但是他用“治隆唐宋”四个字评价朱元璋,绝不是作秀。这四个字,确实代表了康熙皇帝对明太祖朱元璋的看法,是他发自内心的敬佩之词,是他对朱元璋生平功业的评价。

又过了几天,也就是四月十五日,对明孝陵的修缮工作正式开始,康熙皇帝题写的那四个大字“治隆唐宋”也被刻成匾额,悬挂到明孝陵的大门前。

《清实录·圣祖实录》中记载:“甲寅,命修明太祖陵,并悬挂御书‘治隆唐宋’匾额。”

 

“治隆唐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的太平治世,比唐朝和宋朝还要兴盛。

平心而论,康熙皇帝对明太祖朱元璋的敬佩是发自肺腑的,所以他才会对大臣们说:“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首先,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建立的大明朝是一个统一的朝代,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延续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共二百七十六年。跟明朝相比,宋朝并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北宋不过从公元960年延续到公元1127年,前后不到一百七十年;南宋偏安于江南,从公元1127年延续到公元1279年,不过一百五十余年。唐朝虽然从公元618年延续到公元907年,共二百八十九年,可从公元690年到公元704年的十五年,武则天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大周。

其次,是明朝统一的情况。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东北到辽东,南到南海,西到乌斯藏,基本囊括今天中国的版图。到了明成祖朱棣时代,明朝东北到奴儿干(今俄罗斯境内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南到南沙群岛,西到西藏,西北到哈密,包括台湾等岛屿都是明朝领土。

第三,朱元璋作为一代开国皇帝,建立了一套完整而且行之有效的制度,所以清朝官修的《明史·太祖本纪》是这样评价明太祖朱元璋的:“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风教,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从礼制说到风纪教化,再从官制说到兵制。总而言之一句话:朱元璋“武定祸乱,文治太平”。

 

2. 大明江山

那么,大明江山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明太祖朱元璋是推翻了元朝统治才建立起明朝的。元朝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起来的王朝,但是元朝的统治制度并不完备,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些特点。所以蒙古人占领了中原和江南以后,并不十分了解如何统治广大农业生产地区,而且还把全国人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这就加深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色目人”即当时中亚一带的各民族的人,蒙古人和色目人享有许多特权,是上等人。“汉人”是中国北方人,其中也包括被蒙古消灭的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人”则是江南人。汉人和南人都是下等人,没有特权,要去当官,也只能当副职或下层官吏。

那时候南方人考中了进士,想去谋个一官半职,就要到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去打通关系。除送钱之外,还要送一些南方土产,其中南方人做的腊肉、腊鸡,蒙古人最爱吃。但是蒙古人收下礼物,还看不起南方人,就把这些送礼的人叫作“腊鸡”。就连这些能够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并且有能力通过关系谋求一官半职的人,都要受到这样的侮辱,一般平民百姓的社会地位就更不用提了。

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据明太祖朱元璋说,他打天下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奇人异士的帮助,其中一个叫周颠,另一个叫铁冠道人张中。这两个人就是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的明教五大散人之中的两个。

据说周颠和张中都是成天疯疯癫癫的,爱说些胡话,只在朱元璋面前规规矩矩,可是他们说的胡话后来都应验成真。朱元璋亲自写了一篇《周颠仙传》,说自己打天下的时候,周颠去看他,唱歌说:“山东只好立一个省。”还手绘地图,对朱元璋说,“打破个桶,做一个桶。”他说的虽然是木桶的桶,但实际上指的是一统江山的“统”。打破一个桶(统),就是打破元朝统治;做一个桶,就是建立明朝一统江山。

当然,周颠和尚、铁冠道人,都是朱元璋玩的政治把戏,是有意附会的传说,他用这些神奇怪异的事情来神化自己,好让官员百姓们以为他就是真龙天子,从而信服他。

 

朱元璋起兵淮西,占据集庆,又先后打败了劲敌陈友谅、张士诚,然后派大将军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例。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情况是北方政权从北向南统一全国,比如隋、唐,再比如辽、金、元,再比如清。从南方向北方统一全国的政权很少,明朝是最典型的一个。

不管是从北向南,还是从南向北,无论是哪个民族,也无论是谁建立的政权,只要他入主中原,建立起统一政权,他就必然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虽然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的时候,打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帜,可是他统一天下以后,就改称“华夷一家”了。所以明朝的建立,不但推翻了元朝统治,也改变了元朝强化民族矛盾的做法,真正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明朝政权,是统一政权,是“华夷一家”的政权。

 

3. 得位最正

对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评价,说他“得位最正”。

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不是什么新鲜事。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到清朝灭亡,前后经历了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一共十个统一朝代,此外还有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西夏、南宋几个分裂的时期。而统一王朝的开国之君大多数都在前朝为官,或者是一个民族地区的首领,只有两个人起于民间,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所以《明史·太祖本纪》中说朱元璋:“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

说西汉以来所未有,是因为西汉也有类似的情况。西汉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朝代,汉高祖刘邦也是布衣得天下。不过汉高祖刘邦的身份比明太祖朱元璋还要高一些,刘邦当过秦朝的基层干部——亭长。秦朝的亭长职掌捕盗治安的事情,当时每十里设一亭,亭长下面还管着两个人。

别看亭长地位不高,至少是在平民百姓之上,所以刘邦敢不请自来地跑到沛县县令家里去见吕公,还闯到上席入座。朱元璋他敢吗?别说县官或者吕公那样的大户人家了,就连地主家他也不敢去呀。朱元璋才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最底层的人。

朱元璋没当过前朝的官,所以他起来造反,就不算背叛前朝。后来朱元璋做的第一个小官,是在反抗元朝统治的义军中当上的。他没有任何倚赖,不借助任何先天的力量,完全凭自己的本事打下天下,所以得位最正。

那么朱元璋究竟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呢?他又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呢?这得从元朝末年的那段历史说起。

评论

借书指南
借书演示
免费注册
会员等级
常见问题
烤羊腿桌
支付方式
支付宝支付
门店支付
网银支付
微信支付
烤全羊桌
物流配送
免运费政策
配送服务承诺
签收验货
售后服务
退款说明
读者活动
商家服务
服务市场
广告服务
实体门店